4000-866-865
8012年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疾病扛不住强大的科学力量碾压,退出人类历史,成为被遗忘的热点。
也有一些疾病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活出了新的风采,比如大家熟知的脱发和糖尿病。
脱发我们之前和大家聊过,今天我们来谈谈糖尿病。
一
中国古代的时候糖尿病被叫做叫消渴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医书《素问》就曾有过描述:“...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
不只是中国,在更早的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就有了关于糖尿病的记载,也就是说根据可靠记载来看,世界人民已经在征服糖尿病的路上奋斗了近3500年。
16世纪,瑞士医生Von Hoheouheim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水分蒸发后会含有一种异常的白色粉末物质。他当时以为这种白粉末是盐,一直到19世纪才有医学家证明这是一种不一样的成分,并取了一个诱人的名字—葡萄糖。
二
如果富贵是一种病,那么糖尿病就是富贵病的旗舰版。
看名字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就是尿液里含有过多的糖,如前面所说,这个糖不是平时大家见到的糖,而是葡萄糖。
生命需要人体内无数的循环来维持,而维持这无数个循环需要人不断地提供能量,就像汽车需要汽油一样,人体中这个汽油角色的扮演者就是葡萄糖。
葡萄糖藏在我们常吃的食物中,通过肠胃进入我们的血液里成为血糖。
血糖到达细胞之后,在胰岛素的帮助下就转化成了人体所需的能量。
吃货的路是没有尽头的,很多时候人体消耗不了这么多糖的能量,多余的糖就被安排去肝脏那里小住度假了。
慢慢的,当肝脏也住不下的时候,他们就定居下来,被转化成为脂肪存储在人体。
当你一直不停的开开心心大吃大喝的时候,胰岛素可能就不开心了。
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了,每天这样无止境的被你剥削劳动力,实在是不能忍,结果就罢工了。
于是你的血糖越来越高,紧急之下加工资给胰岛加强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见钱眼开的胰岛看到高工资超负荷使出了全力,但是大象架不住蚂蚁多啊。
就这样,胰岛倒下了,糖尿病来了。
三
对糖尿病的研究虽然已经数千年,但是医学界依然没有办法彻底治愈糖尿病。
中国现在的糖尿病患者已达9700多万人,疾病人数达世界第一,糖尿病已经成为21世纪新型的流行病。
同时糖尿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并不是很可怕的疾病,然而实际上糖尿病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严重。
因为糖尿病伴随的是可能引起致死、致残的全身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青壮年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脏疾病是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外周神经病变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
四
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从来都应该是不轻视,但是也不需要过度恐惧。
▶没有的糖尿病的时候,健康有效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方式可以极大的降低我们患糖尿病的概率。
▶即便是得了糖尿病,也可以在糖尿病前期扳回一局。
很多人不知道,存在 “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糖尿病前期还不属于标准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6.1mmlo/L,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lo/L,但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情况,这种个体每天都可能变成新的糖尿病患者。
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非常庞大,但是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状态。这个时候,通过科学饮食和健康的作息,甚至降糖药物介入,是可以将高危人群转变为低危人群直至健康人群的。
所以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发病史的、过于肥胖、或者有高血压和痛风的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定期检查,及早控制。
未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具有以下蛛丝马迹:
即使得了糖尿病,很多人的症状也并不明显,很容易错过,但因为糖尿病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很多时候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
1、来自眼睛的信号
当你感到眼前有黑影或视线模糊的时候,有可能是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排除糖尿病眼病。
2、来自口腔的信号
牙龈萎缩或肿痛、牙周感染或口臭、牙齿松动等,也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钙质流失等问题。
3、来自皮肤的信号
全身皮肤出现瘙痒、毛囊炎或疖痈,皮肤不明原因起水疱,且反反复复、久治不愈等情况,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4、来自四肢的信号
当出现两侧对称性肢端麻木、蚁行感、针刺感、灼热感、疼痛感,或者是痛、温、触觉减退或丧失等异常感觉时,可能提示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5、来自汗腺的信号
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别爱出汗,即便在大冷天也是如此,往往一吃饭或稍微活动一下就大汗淋漓,而且出汗,往往只在头部和躯干,四肢则没有。出汗异常说明患者调节汗液分泌的植物神经可能受损。
6、来自消化道的信号
当出现上腹部饱胀、顽固性便秘;或是出现顽固性腹泻,但又不伴有发热、腹痛及脓血便等情况时,可能是长期高血糖损害胃肠道植物神经,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
7、来自肾脏的信号
当出现尿液泡沫增多、夜尿增加、眼睑及双下肢水肿,提示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
8、来自心血管的信号
正常人往往活动时心跳比休息时快、白天比夜间快。而某些糖尿病患者则表现为休息状态下心跳过快 (称之为“静息心动过速”),并且白天与夜间的心率变化不大 (称之为“固定心率”)。此外,还有些患者表现为从卧位 (或蹲位) 起立时,常有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眼前发黑,严重时会出现晕厥。出现上述症状说明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受累。
9、来自性腺的信号
糖尿病可以导致周围血管及末梢神经病变,可导致性欲减退、阴茎勃起不坚的症状,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成完全性阳痿。因此,性功能减退也常常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信号。
10、来自骨骼的信号
当感觉腰酸背疼、并且明显驼背时,可能是骨质疏松,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血液中的钙也随尿大量流失。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 王建华)
▶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坚持就是胜利:
即使已经患有糖尿病,通过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和血脂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和其他并发症;定期筛查眼睛、肾脏和足部损伤情况,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世界卫生组织)
1、定期进行眼病筛查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 1 型糖尿病在青春期开始(12 岁后)筛查眼底,此后每年一次;2 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伊始筛查眼底,每年随诊一次。如果被检查出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那么患者就需要 3 个月到半年去查一次眼底。
2、糖尿病肾病的筛查
2 型糖尿病确诊的同时,以及 1型糖尿病病程 5 年以上者均应该开始筛查,以后每半年到一年筛查一次。
3、糖尿病心血管病的筛查
一般急性心梗患者都会有剧烈的胸痛,但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神经病变,当心绞痛发作或出现急性心梗时,往往没有明显的心前区疼痛,而常常表现为“无痛性心梗”。因此,很容易漏诊或误诊,猝死率很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没有心脏病症状并不说明心脏就一定没有问题,定期进行心血管筛查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非常必要。
4、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足病的筛查
糖尿病足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致残性慢性并发症,需要定期对足部进行检查,包括皮肤有无紫绀、郓裂、擦伤及破溃,足部有无胼胝、鸡眼及畸形,患者肢端神经感觉 (主要指痛、温、触觉) 是否正常等。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到 1 年进行一次系统的足部检查。
不轻视和不过分恐慌,是面对糖尿病这个“千年疾病”的正确态度,更多关于糖尿病的问题,来搜狗搜索了解下!
科学了解疾病健康问题,
从搜狗搜索开始!